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汽车内外饰如何应对智能、环保未来? 零跑、东风等汽车终端专家激辩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24-04-29

点击:1848

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是各界关注的焦点。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正加速其走向更加智能、环保的未来。


内外饰作为整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汽车消费属性的重要体现,影响着消费者购车决策。还决定着汽车的功能性与安全性。未来的内外饰将如何迎合智能与环保这一发展趋势?


26日,在Chinaplas2024期间,由雅式、新材料在线®联合主办的“2024新能源汽车内外饰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也同期举办。



上午,零跑汽车、东风汽车、立邦涂料等知名终端及材料企业大拿围绕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设计趋势、新能源汽车内外饰CMF趋势、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涂装解决方案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分享。


零跑汽车CMF负责人胡珊分享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智能内饰材料需求。



胡珊从微环境、数字化、多感官3个关键词总结了整体新能源汽车内饰发展趋势。


她表示,新能源汽车“微环境”包括健康、娱乐、及社交环境。针对健康环境,她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内部可对身体各项体征进行检测,并自动调节座舱环境特征以保证乘坐者的舒适感;在娱乐环境方面,则可过人体运动等数据收集,模拟游戏等,提供娱乐环境;社交方面则通过各种互动材料,增加环境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数字化”则包括电子互联、无限空间和意识盒子。“过与其他电子环境的互联,为乘坐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交互。”她表示,数字化还通过虚拟材料的建设,提供无限想象空间,提供超越现实材料,超越真实空间的体验;此外,通过交互材质的设计,提供独立的信息表达与隐私保护的空间。


在多感官方面,则包括感官模拟、感官融合与感官交叠。


针对上述关键词,胡珊详细介绍了相应的材料解决方案。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内外饰CMF开发高级工程师郑晓婷分享了新能源汽车内外饰CMF趋势、痛点及展望。



郑晓婷分别针对汽车内外饰色彩纹理趋势、内饰硬装、内饰软装、外饰亮点展开了分享。


她表示,汽车内外饰CMF面临的痛点在于颜色纹理开发完成后面临严苛的材料实验及产品性能实验,她指出,所有的创新都可能面临开发失败的风险。


她表示,产品的CMF责任重大。需要承担包括成本、模具结构和成型设计、原材料配方设计、颜色外观设计。因此,需要形成详细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成本进行评估;针对模具,需要给出模具设计方案;针对原材料配方,需要思考材料机械性能、加工性能等;此外,还需要对色彩趋势、设计效果、成本、风险综合评估,保证决策落地等。


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资深技术经理刘立超分享了立邦纤邦彩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涂装解决方案。



刘立超表示,在双碳政策的驱动以及更高续航历程的市场需求下,新能源汽车加速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汽车实现轻量化的重要材料方案。


不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带来涂装工艺的挑战。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表面粗糙度高、表面不同位置的环氧树脂厚度不同、表面张力低等特点。另外,基材存在针孔、缺胶、局部白点等情况。


这将导致涂装润湿不良、附着力不良、漆膜塌陷等现象。


“采用不同成型工艺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表面质量和缺陷情况不同。前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改善基材问题,为涂装外观和性能提供基本的保障。”刘立超说到。


立邦推出纤邦彩®碳纤维涂料,具有CFRP基材上良好的附着力; 优异的外观,光泽和DOI;良好的耐候性(>2000h); 优异的抗石击和耐刮擦性;优异的耐酸碱和化学品性能等优异性能。


“它还具有快速低温、室温固化等高效率、以及绿色环保、通用性与多样性等多种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本次活动,有材®围绕汽车行业材料需求及趋势进行实地调研,并将在会议现场重磅发布《汽车材料需求&趋势调研分析报告》,助力汽车材料/工艺企业准确把握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和升级方向,促进汽车品牌终端的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



据了解,针对该报告,有材团队走访调研了10+头部汽车主机厂,整理汇总出50+材料需求趋势、100+材料解决方案,助于汽车终端高效寻找创新降本的解决方案,也助于材料商把握汽车材料未来发展机遇。

[声明]本文版权归本网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网客服微信号:suxueer0823。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读者学习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网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联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时处理。

本网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